论正当防卫的起因及必要限度条件/许蕊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10:40:18   浏览:866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论正当防卫的起因及必要限度条件

黑龙江省北安市人民法院 许蕊


内容提要: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同时,在第二款、第三款中分别规定了防卫过当和无限防卫权的问题。本文从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条件入手,对正当防卫的成因进行深入探讨,以防卫过当和特殊防卫为重点对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进行界定。

关键词:正当防卫 起因条件 必要限度

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概念、条件、原则和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作了概括性的规定,如果要正确认定正当防卫,切实保护正当防卫行为,必须对正当防卫的起因和必要限度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来保证正当防卫制度的最终实行。
一、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由于正当防卫是采取使不法侵害人受到一定损害的方法来保卫合法权益的,因此法律规定实施正当防卫行为必须严格遵循一定的条件,以避免滥用正当防卫权利而给社会带来危害。
1、只有在不法侵害行为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才能实施正当防卫。
不法侵害的实际存在,不仅是指损害行为的实际存在,而且也是指损害行为不法性的实际存在。对于那些有合法依据的损害行为,受侵害人或者他人都不能进行正当防卫。只有对现实存在的、具有违法性的、已经形成防卫必要的侵害行为,才能实施正当防卫
2.只有在不法侵害行为进行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正当防卫。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仅是指不法侵害实行行为的进行。公民只有在情况紧急的状态下,才能依靠自己的实力去进行正当防卫行为,否则就会造成防卫权的滥用,破坏实行稳定。
3.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行。
正当防卫行为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的,它的损害后果只能加诸于不法侵害者,而不能加诸于第三人,这是正当防卫区别其他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一个显著特点。
4.行为人必须有合法的防卫意图。
行为人必须有正当的防卫意图,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其在主观上具有正义性,这是正当防卫成立的首要条件。对于防卫挑拨,互相斗殴,为了保护非法利益而实施的侵害行为,不能视为正当防卫。①
5.正当防卫行为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
如果正当防卫超过了必要的限度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害,这种行为就背离了正当防卫的根本目的,其性质不再具有合法性,而成为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正当防卫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是区别防卫的合法与非法、正当与过当的一个标志。
二、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
根据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可以看出,进行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和存在。正当防卫只能对不法侵害实施,这是正当防卫的本质所在。
事实上不存在不法侵害,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对臆想中的侵害进行防卫,属于假想防卫。假想防卫不是正当防卫,应视行为主观上有无过失而予以不同的处理。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且刑法上规定为过失犯罪的,就以过失犯罪论处;如果主观上没有过失,则按意外事件处理。至于故意针对合法行为进行“反击”的,则不是假想防卫,而是故意违法犯罪行为。
认定不法侵害应注意其具有的侵害性、违法性、紧迫性、可制止性四个方面特征:
(一)不法侵害应具有侵害性
侵害是一种具有主动攻击的有可会造成损害的行为。作为正当防卫前提条件的要素,“侵害”有其特定的含义。不法侵害是对法律所保护的合法权益的攻击,在理论上有危险说与实际危害说两种见解。多数人认为不限于实际危害,只须对权利的正常状态发生不利影响,因而有实际危害发生的危险,也属于侵害。这种不法侵害行为必须具有发生实际危害的现实可能性,并达到一定的程度,即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才能成为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
(二)、不法侵害应具有违法性
刑法涉及“不法侵害”一词,其含义并不只限指触犯了刑事法律而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同时也应当包括于犯罪手段基本相同,但尚未触犯刑法的一般违法行为或虽然触犯刑法,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违法行为。侵害的违法性要素,就成为防卫行为的合法性前提。
关于不法的性质有客观不法说与主观不法说两种解释。客观不法说认为只须行为在客观上具有违法性即可,主观不法说则认为尚须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即主客观都违法才能成为正当防卫的前提。笔者认为只要客观上可能或已经造成了对合法权益的侵害,且这种行为并不是合法而发生的,就可以成为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而不管不法侵害人是否具有刑事和民事责任能力,是否具有主观过错。因为在不法侵害发生时,防卫人不可能事先明确判断加害人是否具有责任能力,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只有专门的鉴定机构和审判机关才有权对加害人的责任能力作出认定。正当防卫的性质决定了正当防卫只能通过对不法侵害人的人身或者财产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来实现。因而,行为人不知对方是无责任能力之行为人时,可以对其实施正当防卫;即使在明知其为无责任能力之行为人时,为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也可以实行正当防卫。
(三)、不法侵害应具有紧迫性
不法侵害行为的紧迫性,是说这种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联的,即不法侵害行为一经实施,危害结果就随之、立即可能发生。因而对侵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并不是紧密相联的侵害行为,并不具有紧迫性,就不能进行正当防卫,这一特征排除了那些没有紧迫性的不法侵害成为正当防卫前提的可能性,从而使正当防卫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不法侵害是直接攻击合法权益的行为,并且这种侵害是现实存在的,具有直接的破坏性和及时制止性。如果不法侵害不是现实存在的,没有直接的破坏性,也不需要及时制止,那么不法侵害与所能造成危害结果的关系就不可能是紧密相联的,而是须经过一个过程,才可能产生危害结果,或者是不法侵害的行为已经结束后才可能产生危害后果,而对这种不法侵害的正当防卫显然是不符合立法规定的,因为这种不法侵害可以用向司法机关寻求保护的方法达到。因此,犯罪行为虽然属于不法侵害,但并不是所有的犯罪行为都可以进行正当防卫的,在新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行为中,如用语言进行侮辱已经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重婚的犯罪行为等就不能进行正当防卫。
(四)、不法侵害应具有可制止性
正当防卫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制止,“制止” 从词义来讲有使其停止的意思,可制止性是指使不法侵害停止,或者有效地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或者减少危害结果的发生的可能性。如果一个不法侵害的行为一经发生,危害后果随之造成,即使实行正当防卫,也不能阻止危害后果的发生或者挽回损失。这样的不法侵害没有可制止性,因而不能进行正当防卫。同时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即使不再实行正当防卫,也不会再发生危害后果或者危害后果不再扩大。在这种时候,不法侵害虽然没有结束,危害结果也没有继续发生,如受害人已死亡,但犯罪分子仍继续加害,也已经失去了对不法侵害的可制止性,因而就不能对之实施防卫行为。不法侵害可以是一般的违法行为,也可以是犯罪行为,但不管其危害性如何;也不管不法侵害是否存在紧迫性和可制止性,就一律认为对不法侵害都可作出正当防卫,并不符合立法精神的,在司法实践中也是有害的。当然对不法侵害行为的准确评定,有时只能在事后才能作出,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就存在防卫人对不法侵害行为的危害性及是否可制止性、紧迫性作出了不实际的判断的情况,此时就会产生防卫过当甚至于故意犯罪的行为。
三、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条件
“正当防卫的限度问题,是正当防卫理论的核心”,②正确理解正当防卫中的必要限度对于准确适用法律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应将足以制止不法侵害的实际需要作为认定正当防卫必要限度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为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而行使特殊防卫权应根据是否严重危及人身安全来综合考察分析,作出科学的判断。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在刑法理论上称为防卫过当。③对是否超过必要限度,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和不法侵害的紧迫性、危害性去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正当防卫不仅受害人本人可以防卫,第三人也可以采取正当防卫行为。第三人的防卫必须具备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同时也必须符合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条件才能构成。根据防卫所保护的权益不同,构成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也不同,国家、公共利益的防卫限度可分为一般情况和紧急情况下的防卫限度,紧急情况下的防卫应按照绝对防卫执行,实行特殊防卫权,财产防卫是以财产免受或不受损失为必要限度,其他防卫是以达到制止不法侵害的防卫目的为必要限度。
(一)、认定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我国刑法上的正当防卫并不仅仅是一种“不得已”的应急措施,而是鼓励公民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一种积极手段。④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它的主要意义在于保障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鼓励公民和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震慑犯罪分子,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这一法定概念,更为确切、具体地揭示了正当防卫的内容,对于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认定正当防卫行为的必要限度,科学地区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以足以制止不法侵害的实际需要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至于实际上“需要”还是“不需要”,不能以防卫人自己的主观认识为标准,否则就没有“过当”存在的余地了,因为任何防卫人都会说自己的防卫行为是必需的;也不能以审判人员的主观认识为标准,否则,不同的审判人员会有不同的标准,实际上也就没有标准了,正确的只能是依据当时、当地的客观情况为标准。因此,在认定防卫行为时,对制止不法侵害是不是实际需要的问题上,必须考察以下四个方面,才能作出科学的判断。
一是要从不法侵害的性质上来看。对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一般犯罪和轻微刑事违法分别具有正当防卫的适用限度。二是要从不法侵害的强度上来看。这里所说的强度,是指不法侵害行为作用于犯罪对象的力量大小。一般来说,在防卫强度小于或相当于侵害强度的情况下,既使造成了重大的损害,也应认定为是需要的,不存在过当的问题。反之,则认为防卫过当。三是要从正当防卫保护的权益的性质上来看。一般来说,为保护重大的合法权益,既使防卫的强度比较大,造成的损害比较严重,也应认定为实际需要,不存在过当问题。四是要从不法侵害行为的缓急上来看。侵害的缓急,是指侵害的紧迫性。一般来说,不法侵害行为发生的突然,防卫行为往往是仓促应战,而来不及判断侵害行为的性质和强度,因而在此种情况下的防卫行为即使造成了重大的损害,也不轻易认定为过当。
2、特殊防卫权的行使以严重危及人身安全为必要限度。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赋于防卫人了特殊防卫权,即无限防卫权。这是针对暴力性犯罪的特点来考虑的。对这些暴力行为,只要其达到了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限度,就允许防卫人实施特殊防卫权,这正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正当防卫的立法本意是鼓励公民利用正当防卫这一法律武器,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公民自卫权和见义勇为行为。
同时,也必须看到,无论是从立法意图还是从刑法条文中这种“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的表达方式来看,那种认为上述犯罪无论是采用什么手段实施,达到什么程度,都可以对之进行特殊防卫的观点,也严重违背了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将特殊防卫限于暴力犯罪的立法精神,从而与罪刑法定原则相悖。如采用投毒手段杀人,以不作为杀人,以诱骗手段绑架,对这些行为事实上不存在防卫的问题,更谈不上特殊防卫。同时,并不是所有的“杀人、抢劫、强奸、绑架”行为都具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发生,如果对其他暴力犯罪行使特殊防卫权要求防卫人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危及,而对上述四种犯罪不加限制,这就使防卫权适用的标准不一致,而这种不一致对犯罪人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因此,从立法意图及法条规定来看,必然应以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来严格限定法条中行使特殊防卫权的必要限度。
(二)、对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理解
“任何权利,如果没有必要的限制,则必然过度膨胀而走向 另 一个极端,防卫权也是同样如此。”⑤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于公民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特殊权利,正当防卫权利的使用必须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必须防止滥用正当防卫权利。为保护一个很小的利益,借正当防卫之机而将轻微的侵害者置于死地,也属于滥用正当防卫;不法侵害者已停止了侵害行为或不法侵害者已经被制服或不法侵害者已经失去了继续实施不法侵害的能力时,继续对侵害者实施打击,致其重伤或死亡的,也属于滥用正当防卫。
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造成重大损害”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具体表现;“超过必要限度”是“造成重大损害”判断标准。也就是说,“并不存在所谓的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但没有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况,换言之,只是在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况下,才存在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问题。笔者认为判断何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应包括主观、客观两方面之判断。
从客观方面来讲,可将受损害的权益分为人身权与财产权两大部分,对财产权的保护不宜使用重伤、杀死等致命性暴力防卫。正当防卫既是授权性规范又是禁止性规范,不能走向任何一个极端,为保护一般的或较小的合法的财产而损害不法侵害者的生命权益,也是违反其应遵守的义务的。为制止侵害某项财产的重罪而完成除故意杀人之外的防卫行为,在此防卫行动系实现目的所绝对必要的,所采取的防卫手段与犯罪行为之严重性相一致时,完成该防卫行动的人不负刑事责任。体现了即使为防止某项财产的重罪侵害,也不容许使用致命暴力。对人身权的侵害,分为致命性暴力侵害与非致命性暴力侵害,对致命性暴力侵害即严重危及人身安全,能致人死亡或重任的暴力,可以加以无限度的特殊防卫,体现了对严重犯罪实行严厉惩罚的精神。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对非致命性暴力侵害,则应依据“必要说”,从实际出发,全面考察不法侵害的个人情况,所保护的权益大小和他的环境,以及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条件等各种因素,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总之,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和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正当防卫的起因——不法侵害行为,其强度、手段、时间、环境、实施的对象等,决定了实施防卫行为的强度、手段、时间、环境,即决定了防卫行为应有的限度和是否可以实施无限防卫权。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限定,对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同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及时排除、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有效地惩罚犯罪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当防卫的起因和必要限度条件,是正当防卫的两个重要方面,对于在司法实践中正确的确认和实施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外国证券类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外国证券类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

1999年4月22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外国证券类机构常驻中国的代表机构(以下简称“代表处”)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外国证券类机构,系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依法设立的投资银行、商人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从事证券类业务的金融机构;本办法所称代表处,是指外国证券类机构在中国境内获准设立并从事咨询、联络、市场调查等非经营性活动的派出机构。
第三条 代表处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其合法权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保护。
第四条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是代表处的审批和监管机关;证监会派出机构对本辖区的代表处进行日常监管。

第二章 申请与设立
第五条 申请设立代表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请者所在国家或地区有完善的金融监督管理法律、法规;
(二)申请者是由其所在国或地区金融监管当局批准设立的从事证券类业务的金融机构;
(三)申请者合法经营、享有良好信誉并在过去3年内连续盈利。
第六条 申请设立代表处,申请者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由董事长或总经理签署的致证监会主席的申请书;
(二)所在国或地区有关主管当局核发的营业执照(复印件)或合法开业证明;
(三)公司章程;
(四)董事会成员或主要合伙人名单;
(五)最近3年的年报;
(六)由所在国或地区监管当局出具的同意其在中国境内设立代表处的批准书或其他有关文件;
(七)证监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本条所列除第五款外,凡用外文书写的文件,均需附中文译本;其中“营业执照”或“开业证明”必须经所在国或地区认可的公证机构公证,或者经中国驻该国或该地区大使馆或领事馆认证。
第七条 申请者应当将申请文件提交拟设代表处所在地的证监会派出机构,证监会派出机构对其申请文件初审后,报证监会审查批准。
第八条 设立代表处的申请经证监会审查同意后,由证监会发给申请者正式申请表;申请者应自接到正式申请表之日起2个月内填交正式申请表,并向证监会提交下列文件:
(一)拟任首席代表身份证明、学历证明和简历;
(二)由董事长或总经理签署的委任首席代表的授权书。
本条要求提交的文件,凡用外文书写的,均需附中文译本。
申请者自提交设立代表处申请材料之日起6个月未接到正式申请表的,即为不予受理其申请。
第九条 在中国境内已设立3个以上(含3个)代表处的外国证券类机构,可以申请设立总代表处;总代表处的申请设立程序及管理与代表处相同。
第十条 代表处名称应当按下列顺序组成:“外国证券类机构名称”、“所在城市名称”和“代表处”,总代表处名称应当按下列顺序组成:“外国证券类机构名称”、“驻中国总代表处”。
第十一条 代表处主要负责人称“首席代表”,其他负责人称“代表”、“副代表”,总代表处主要负责人称“总代表”,其他负责人称“代表”、“副代表”。
担任代表处的总代表、首席代表应熟悉中国金融管理的法律、法规,品行良好,无不良记录。
担任代表处的总代表应具有从事金融工作10年以上,并在最近5年内有2年以上从事中国业务的经历;担任代表处的首席代表应具有5年以上金融工作或相关工作经历;聘用中国公民担任代表处的首席代表、总代表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十二条 担任代表处的总代表或首席代表须经代表处所在地证监会派出机构对申请文件初审后,报证监会审批。
担任代表处的代表、副代表由代表处所在地证监会派出机构参照本办法进行审批和管理,并将审批情况报证监会备案。
第十三条 经批准设立的代表处,由证监会颁发批准证书,有效驻在期限为6年。代表处应当自证监会批准之日起30日内,凭批准证书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注册,到公安、税务部门办理居留手续和税务登记手续。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代表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与任何法人或自然人签定可能给代表处或所代表的机构带来收入的协议或契约,也不得从事其他经营性活动。
第十五条 首席代表不得由其总管理机构或地区总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兼任,也不得在中国境内任何机构兼职;首席代表应当常驻代表处主持日常工作,离境时间超过1个月以上,应当指定专人代行其职,并报所在地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
第十六条 代表处应当于每年2月底前向所在地证监会派出机构报送上一年度的工作报告,由所在地证监会派出机构转报证监会;工作报告应当按证监会规定的格式用中文填写。
第十七条 设立代表处的外国证券类机构发生下列重大事项,代表处应当在其外国证券类机构公告后的一个工作日内向证监会报告,同时抄报所在地证监会派出机构:
(一)章程、注册资本或注册地址变更;
(二)机构重组、合并或其主要负责人变动;
(三)发生严重经营损失;
(四)因违规行为受到处罚。
第十八条 代表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向所在地证监会派出机构提出申请,并由所在地证监会派出机构报证监会批准:
(一)更换首席代表。应当提交由其外国证券类机构董事长或总经理签署的申请书和授权书以及拟任首席代表的身份证明、学历证明和简历。
(二)变更名称。应当提交由其外国证券类机构董事长或总经理签署的申请书。
(三)代表处展期。应当在代表处有效驻在期期满前2个月提交由其外国证券类机构董事长或总经理签署的申请书和由代表处首席代表签署的该代表处近3年的工作报告。经审核批准后,代表处展期6年。
第十九条 代表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报所在地证监会派出机构批准或备案:
(一)更换或增减代表、副代表、外籍和港澳台工作人员。应提交由外国证券类机构主管部门负责人签署的申请书,以及被任命人员的身份证明和简历,由所在地证监会派出机构批准,并报证监会备案。
(二)变更地址。应提交由其首席代表签署的地址迁移申请书,由所在地证监会派出机构批准,并报证监会备案。
(三)雇用中国公民担任一般工作人员,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代表处应提交被雇用中国公民的名单、身份证明和简历,报所在地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

第四章 撤销
第二十条 撤销代表处,应提交向所在地证监会派出机构提交由其外国证券类机构董事长或总经理签署的申请,并由所在地证监会派出机构转报证监会。经证监会批准后,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并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一条 代表处升格为总代表处的,原代表处自行撤销,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第二十二条 代表处撤销后,凡设总代表处的,由其总代表处负责未了事宜;未设总代表处的,一切未了事宜由其外国证券类机构承担责任。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未经批准擅自设立的代表处,由证监会予以取缔;当事人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首席代表在其他机构兼职或未经备案擅自离境1个月以上的,证监会有权要求其外国证券类机构更换首席代表。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规定,未按期报送有关文件的,由证监会责令其限期补报。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条和第十四条规定从事盈利性活动的,证监会视其情节轻重予以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直至撤销代表处的处罚。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和第十九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变更有关事项的,由证监会限期补报并处以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和第十九条规定,除按本办法及证监会其他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外,证监会视其情节轻重,予以警告、罚款直至撤销代表处的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证券类机构及在中国注册的中外合资证券类机构在境内设立代表处,比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 境外证券类投资咨询机构及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机构在境内设立代表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证监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烟草行业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

国家烟草专卖局


烟草行业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海关总署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特定产品进口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国经贸〔1993〕564号)和《关于印发机电产品进口登记须知的通知》(国经贸〔1993〕565号)的规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烟草机械的专卖管理,贯彻烟草行业技术装备政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烟草机械制造技术和设备,合理调整进口结构,保证我国烟草行业经济效益持续、稳定的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健康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机电产品系指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元器件。其中,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对外经济合作部公布的特定机电产品中“烟草加工及制作机器”(税则号84781000)、“烟草加工制作机器用的零件”(税则号84789000)系指所有烟草机械(含仪器、仪表)及其零部件,属特定产品管理,按本办法第三章的规定办理。其它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元器件的进口,属进口登记管理的范围,按本办法第四章的规定办理。
第三条 国家烟草专卖局颁发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的各卷烟厂(含地方烟厂)雪茄烟厂、烟叶复烤厂、烟草专用机械厂、卷烟纸厂、烟用丝束生产厂、滤嘴棒成型厂、烟丝厂等生产企业进口机电产品,均按本办法办理。
第四条 租赁贸易、补偿贸易等进口的机电产品按本办法办理。

第二章 进口管理机构
第五条 国家烟草专卖局设立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在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的指导下负责本行业机电产品的进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国家烟草专卖局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根据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年度机电产品进口总规模进行宏观调控。
第七条 国家烟草专卖局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的具体职责是:
一、确定年度机电产品进口规模。编制下达进口计划;
二、验核进口机电产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资金落实情况;
三、依据行业技术装备政策、确定进口机电产品的国别、产品型号、数量等;
四、会同中国烟草进出口总公司确定对外签订合同单位;
五、核准机电产品进口申请表,签发机电产品进口登记表;经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同意并发给机电产品进口证明;
六、按照国家统计制度规定,报送机电产品进口统计资料和进口管理情况;
七、承办国家烟草专卖局及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交办的事项。

第三章 特定产品管理
第八条 需要进口烟草机械及其零部件的企业、须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烟草专卖局同意并向国家烟草专卖局申报进口计划、同时报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准文件。
第九条 国家烟草专卖局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根据烟草行业技术改造的需要和年度机电产品进口规模、行业技术装备政策及技贸结合的需要,经综合平衡后下达进口计划。进口计划原则上每半年下达一次。
第十条 凡列入国家烟草专卖局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进口计划的产品,申请进口单位需填写《机电产品进口申请表》(见附件一)一式二份,国家烟草专卖局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核查合格并签署意见后报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发给《机电产品进口证明》(见附件二)。
第十一条 按本办法申请进口机电产品的单位,须在领取进口证明后方可通过中国烟草进出口总公司对外谈判签约。
第十二条 《机电产品进口证明》的有效期为1年。产品制造周期长的为二年。进口产品在有效期内因正当原因没有到货的,进口单位可以申请延期。
第十三条 《机电产品进口证明》签发后需要变更或延长有效期的,进口单位应书面说明原因,报国家烟草专卖局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办理变改或延期手续。

第四章 进口登记管理
第十四条 申请进口单位应在对外签订合同前到国家烟草专卖局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办理进口登记。
第十五条 申请进口单位领取并按要求填写《机电产品进口登记申请表》(以机电产品进口申请表代用,见附件一)。国家烟草专卖局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收到按要求填写的《机电产品进口登记申请表》后,凡符合登记条件的,应在10个工作日内给申请进口单位发《机电产品进口登记表》(见附件三)。
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登记时,要在十个工作日内向申请进口单位说明理由和需延长的时间,如在十个工作日内没有提出异议,则准予自动登记。
第十六条 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之规定适用于进口登记管理的产品。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 申请进口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按本办法第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一、未按本办法规定领取进口证明而对外签约、到货的;
二、擅自涂改或伪造进口证明的;
三、将进口的机电产品化整为零、分签合同或分口岸、分散进口的,有意逃避监管的;
四、擅自转让和倒卖进口证明的;
五、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货物许可制度暂行条例的》;
六、未按规定申报登记的。
第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的,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或由海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海关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进口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下达后,国家烟草专卖局〔1988〕12号文《关于印发烟草行业机电设备进口审查暂行管理办法》即行废止。
本办法自1994年1月1日起实行。
附1:机电产品进口申请表
编号:
----------------------------------------------------------------------------------------------
|1.申请进口单位主管部门(地区) |4.申请单位经办人: |
| | |
| …………………………………………………… | |
|--------------------------------------------|5.电 话: |
|2.申请进口单位: | |
| | |
| …………………………………………………… |6.邮政编码: |
|3.申请进口单位地址: | |
| | 年 月 日(申请单位签章) |
| …………………………………………………… | |
|--------------------------------------------|--------------------------------------------|
|7.贸易方式: |8.进口目的: |
| …………………………………… | …………………………………… |
|9.外汇来源一: |10.用汇额一: |
| ………………………………… | …………………………万美元 |
|11.外汇来源二: |12.用汇额二: |
| ……………………………… | …………………………万美元 |
|--------------------------------------------|--------------------------------------------|
|13.到货口岸(具体关名): |14.对外签订合同单位: |
| | |
| …………………………………………………… | ………………………………………………… |
|------------------------------------------------------------------------------------------|
|15.项目名称: |
| ……………………………………………… |
|16.项目类别: 17.项目所属行业: |
| ……………………………… ……………………………… |
|18.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单位和文号: |
|------------------------------------------------------------------------------------------|
|19.进口产品明细:(见附表,共 页) |20.进口金额合计: 万美元 |
|------------------------------------------------------------------------------------------|
|21.产品名称|22.型号规格|单位|23.数量|24.金额|25.贸易国|26.商品编码|
| | | | |(万美元)| 或地区 | (H.S)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区、部门机电产品 |
|备| |进口办公室意见: |
| | | |
| | | |
|注| | |
| | | |
| | |受理日期: 年 月 日 |
----------------------------------------------------------------------------------------------
说明:申请进口“单机”不需要填写第15、16、17、18项。
机电产品进口申请表附表
共 页 第 页
------------------------------------------------------------------------------
| | | | | |金额(万美元)|贸易国| 商品编号 |
|序号|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 | |
| | | | | |单 价|总 价|或地区|(H.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2:机电产品进口证明
NO:
----------------------------------------------------------------------------------------------
|1.申请进口单位主管部门(地区) |4.对外签订合同单位: |
| | |
| …………………………………………………… | …………………………………………… |
|--------------------------------------------|--------------------------------------------|
|2.申请进口单位: |5.证明编号: |
| | |
| …………………………………………………… | |
|3.申请进口单位地址: |6.有效期: |
| | 年 月 日前到货有效 |
| …………………………………………………… | |
|--------------------------------------------|--------------------------------------------|
|7.贸易方式: |8.进口目的: |
| …………………………………… | …………………………………… |
|9.外汇来源一: |10.用汇额一: |
| ………………………………… | …………………………万美元 |
|11.外汇来源二: |12.用汇额二: |第
| ……………………………… | …………………………万美元 |一
|------------------------------------------------------------------------------------------|联
|13.到货口岸(具体关名): |
| …………………………………………………… |交
|------------------------------------------------------------------------------------------|海
|14.产品名称|15.型号规格|单位|16.数量|17.金额|18.贸易国|19.商品编码|关
| | | | |(万美元)| 或地区 | (H.S) |作
|--------------|--------------|----|----------|----------|------------|--------------|验
| | | | | | | |放
|--------------|--------------|----|----------|----------|------------|--------------|凭
| | | | | | | |证
|--------------|--------------|----|----------|----------|------------|--------------|
| | | | | | | |
|--------------|--------------|----|----------|----------|------------|--------------|
| | | | | | | |
|--------------|--------------|----|----------|----------|------------|--------------|
| 总计 | | | | | | |
|------------------------------------------------------------------------------------------|
| | |发证机关盖章: |
|备| | |
| | | |
| | |经办人签字: |
|注| |20.发证日期: 年 月 日 |
| | | |
| | | |
----------------------------------------------------------------------------------------------
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监制
机电产品进口证明附表
进口登记表编号: 共 页 第 页
--------------------------------------------------------------------------------------
|序号|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 金 额 |贸易国| 商品编号 |海关核销栏|
| | | | | |(万美元)|或地区|(H.S.)| |
|----|--------|--------|----|----|----------|------|------------|----------|
| | | | | | | | | |第
|----|--------|--------|----|----|----------|------|------------|----------|一
| | | | | | | | | |联
|----|--------|--------|----|----|----------|------|------------|----------|
| | | | | | | | | |交
|----|--------|--------|----|----|----------|------|------------|----------|海
| | | | | | | | | |关
|----|--------|--------|----|----|----------|------|------------|----------|作
| | | | | | | | | |验
|----|--------|--------|----|----|----------|------|------------|----------|放
| | | | | | | | | |凭
|----|--------|--------|----|----|----------|------|------------|----------|证
| | | | | | | | | |
--------------------------------------------------------------------------------------
此表与进口证明或登记表一并加盖骑缝进口专用章有效。
附3:机电产品进口登记表
NO:
--------------------------------------------------------------------------------
|1.申请进口单位主管部门(地区) |4.对外签订合同单位: |
| | |
| ……………………………………………| …………………………………………… |
|------------------------------------|--------------------------------------|
|2.申请进口单位: |5.登记表编号: |
| | |
| ……………………………………………|6.有效期: |
|3.申请进口单位地址: | |
| | 年 月 日前到货有效 |
| ……………………………………………| |
|------------------------------------|--------------------------------------|
|7.贸易方式: |8.进口目的: |
| ……………………………| ………………………………|
|9.外汇来源一: |10.用汇额一: |第
| …………………………| ……………………万美元|一
|11.外汇来源二: |12.用汇额二: |联
| ………………………| ……………………万美元|
|------------------------------------|--------------------------------------|交
|13.到货口岸(具体关名): |14.进口登记类别: |海
| | |关
| ………………………………………… | ……………………………… |作
|----------------------------------------------------------------------------|验
|15.项目名称: |放
| …………………………………… |凭
|16.项目类别: 17.项目所属行业: |证
| ……………………… ……………………………|
|----------------------------------------------------------------------------|
|进口产品明细:(见明细表,共 页)|18.进口金额合计: 万美元|
|------------------------------------|--------------------------------------|
| | |登记机关盖章: |
| | | |
|备| | |
| | | |
| | | |
|注| | |
| | |经办人签字: |
| | |19.发证日期: 年 月 日 |
| | | |
--------------------------------------------------------------------------------
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监制
机电产品进口登记表附表
进口登记表编号: 共 页 第 页
--------------------------------------------------------------------------------------
|序号|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 金 额 |贸易国| 商品编号 |海关核销栏|
| | | | | |(万美元)|或地区|(H.S.)| |
|----|--------|--------|----|----|----------|------|------------|----------|
| | | | | | | | | |第
|----|--------|--------|----|----|----------|------|------------|----------|一
| | | | | | | | | |联
|----|--------|--------|----|----|----------|------|------------|----------|
| | | | | | | | | |交
|----|--------|--------|----|----|----------|------|------------|----------|海
| | | | | | | | | |关
|----|--------|--------|----|----|----------|------|------------|----------|作
| | | | | | | | | |验
|----|--------|--------|----|----|----------|------|------------|----------|放
| | | | | | | | | |凭
|----|--------|--------|----|----|----------|------|------------|----------|证
| | | | | | | | | |
--------------------------------------------------------------------------------------
此表加盖骑缝进口专用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