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新组建“全国计量标准、计量检定人员考核委员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19:36:32   浏览:946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重新组建“全国计量标准、计量检定人员考核委员会”的通知

国家技术监督局


关于重新组建“全国计量标准、计量检定人员考核委员会”的通知

技监局量发[1997]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技术监督局、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关部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各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国家专业计量站、分站及有关单位:

为了统一管理全国计量检定人员和计量标准的考核工作,原国家计量局于1984年成立了全国计量检定人员考核委员会(〔84〕量局监字第109号文)。1987年成立了全国计量标准考核委员会(〔89〕量局监字第038号文),对全国计量标准、计量检定人员考核工作进行了组织管理。十年来,依据《计量法》的有关规定,计量标准考核和计量检定人员考核工作已逐步纳入法制轨道,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考核规范、规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计量考核工作的管理方式、工作程序和规范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要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实验室管理的通行做法,促进计量考核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使我国的实验室管理与国际通行做法保持一致。鉴于上述两个委员会成立已久,原有人员已发生较大变化,需要进行调整,因此,我局决定将原全国计量检定人员考核委员会与全国计量标准考核委员会合并重新组建为“全国计量标准、计量检定人员考核委员会”,负责全国计量标准考核及计量检定人员考核的组织管理工作。

全国计量标准、计量检定人员考核委员会由国家技术监督局计量司领导。委员会的成员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国防科工委及其他有关部委计量主管机构的计量管理专家和实验室的计量技术专家组成。

附件:全国计量标准、计量检定人员考核委员会委员名单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7年1月15日

附件:

全国计量标准、计量检定人员考核委员会委员名单



委员会任职 姓名 性别 职务职称 单位

主任 东 征 男 司长 国家技术监督局计量司

副主任 赵 彤 男 副司长 国家技术监督局计量司

委员 高朝楷 男 处长 国家技术监督局计量司法制处

委员 阎宇华 女 处长 国防科工委标准计量局

委员 杜和诗 男 高级工程师 国防科工委总后卫生部

委员 李绍康 男 处长 电力工业部计量办公室

委员 杨 果 男 处长 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计量监督处

委员 周 平 男 副处长 冶金工业部计量办公室

委员 杨东禄 男 高级工程师 国防科工委考核委员会办公室

委员 白仲元 男 处长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法制处

委员 程纪延 男 处长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法制处

委员 边长才 男 高级工程师 航天工业总公司第304研究所

委员 段宇宁 男 副研究员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热工处

委员 郑 琦 男 高级工程师 国家原油大流量计量检定站

委员 葛楚鑫 男 副所长 国家技术监督局管理研究所

委员 施昌彦 男 研究员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委员 席德熊 男 高级工程师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无线电处

委员 马凤鸣 男 研究员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时频处

委员 陆祖良 男 副研究员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电磁处

委员 杨臣铸 男 副研究员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光学处

委员 陈剑林 男 高级工程师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声学室

委员 张彦立 女 副研究员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辐射处

委员 罗涤明 男 研究员 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

委员 邓媛芳 女 主任科员 国家技术监督局计量司法制处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

(2008年1月7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第93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8年2月14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8〕第6号公布 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规范地方志的编纂、管理和开发利用,发挥地方志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以及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地方志的组织编纂、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本省的地方志书,包括省志、设区的市志、县(市、区)志。


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包括省级综合年鉴,设区的市级综合年鉴及县(市、区)级综合年鉴。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为本级地方志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解决相应的办公条件。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在同级人民政府直接领导下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地方志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有关地方志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政策,制定有关地方志编纂的业务规范;


(二)拟定地方志总体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组织专家对已编纂成稿的地方志进行评审验收;


(三)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


(四)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及其他地情资料;


(五)搜集、整理、保存地方文献和资料,组织整理旧志;


(六)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建立方志馆和网站,为公众提供服务;


(七)组织方志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培训地方志业务人员。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区域地方志总体工作规划,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


第七条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由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按总体工作规划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


第八条编纂地方志应当科学规范,全面客观,存真求实,确保质量。


第九条按地方志总体工作规划承担地方志编纂任务的单位(以下简称承编单位),应当明确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保障经费和办公条件,按时完成编纂任务。


第十条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的编纂实行主编负责制。主编应由具有较高政治素质、较强协调能力和一定专业知识,熟悉地情的人员担任,并由本级人民政府聘任。


第十一条地方志编纂人员实行专兼职相结合,专职编纂人员的素质应当适应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文字能力。地方志编纂工作可以采取聘用方式聘请适合从事地方志编纂的人员参加编纂。专职兼职编纂人员应当接受专业培训。


地方志编纂人员应当恪尽职守、客观公正、据实直书、忠于史实。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要求编纂人员在地方志中作不实记述。


第十二条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纂一次。遇有重大区划变动,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适时组织编纂。每一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完成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在编纂地方综合年鉴、搜集资料以及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启动新一轮地方志书的编纂工作。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以及承编单位应当建立经常性地方志资料征集制度,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据实提供资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不符合档案开放条件的,按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列入总体工作规划的地方志书,应当经过评审验收。


以省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由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评审;以设区的市、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评审,并将审核后的地方志书文稿报送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验收。评审人员主要从省地方志专家库中选取。


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收到报送的地方志文稿后15日内,应当组织地方志、保密、档案、历史、法律、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专家进行验收。重点验收地方志书文稿的内容是否符合宪法和保密、档案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全面、客观地反映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是否在修改中吸收了评审的合理意见。


第十五条地方志书文稿经验收合格后,由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出具验收意见,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方可交付出版。


第十六条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综合年鉴,由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以年度为序组织编纂,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方可交付出版。


第十七条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出版后三个月内,承编单位应当分别向上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报送样书和样书电子文本。


第十八条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在编纂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资料,由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统一管理,重要资料送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集中管理。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者出租、出让、转借。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开拓社会使用地方志的途径,可以通过方志馆和网站等方式,加强地方志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通过查询、阅览、摘抄等方式利用方志馆收藏、展示的地方志文献和资料。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对在地方志编纂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第十八条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规定第九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部门予以纠正,并视情节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需要且有条件编纂部门志、行业志、乡镇志、街道志的,参照本规定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提供业务指导、服务。


第二十四条本规定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关于制定《结汇、售汇及付汇操作规程》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


关于制定《结汇、售汇及付汇操作规程》的通知
汇发[1998]9号


1998年9月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深圳分局;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
通过正在进行的外汇业务专项检查,我们发现部分外汇指定银行的从业人员对外汇管理政策法规掌握不全、理解不清,有的外汇从业人员甚至不知道外汇管理的政策和法规。为了使外汇管理政策和法规得以全面、准确的贯彻和执行,要求各外汇指定银行根据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以及出口收汇核销、进口付汇核销管理的相关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制定《结汇、售汇及付汇操作规程》(以下简称《操作规程》)。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外汇指定银行可以由总行制定统一的《操作规程》,在全系统内贯彻执行,也可以由各分支行分别制定《操作规程》,经总行审核批准后,在本行及所属分支行贯彻执行。
二、外汇指定银行制定《操作规程》,必须以国家外汇管理的相关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为依据,只能对相关的文件进行细化,不得制定与之相违背的条款,并应根据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变化,及时进行修改。
三、外汇指定银行制定《操作规程》的工作,必须在1998年9月31日前完成,并于1998年9月31日前将《操作规程》报同级外汇局备案。
四、外汇指定银行应当按照各自的《操作规程》对本行从事相关业务的人员进行培训,使每一个业务人员理解和掌握《操作规程》的规定。
五、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以下简称外汇局)应当按照外汇管理法规定期或不定期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结汇、售汇及付汇业务进行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进行处罚。外汇指定银行制定《操作规程》时应严格按照相关外汇管理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制定,并对实施结果负责。外汇从业人员要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违反操作规程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六、外汇局应当及时将新发布施行的外汇管理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转发外汇指定银行,并监督外汇指定银行对《操作规程》进行修改。
七、为了使外汇指定银行制定《操作规程》的工作顺利进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委托福建分局,会同福建中行、工行、兴业银行草拟了《银行结汇、售汇及付汇实务操作规程》,各外汇指定银行可以参考该两种方案,根据相关规定,特别是1998年7月1日后发布施行的外汇管理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结合本行的实际情况,制定《操作规程》。
请各分局将本通知转发所辖分支局和外资金融机构,各外汇指定银行转发所属分支行。执行中如遇问题,及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反馈。